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幸福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李煜诗词名句_李煜诗词名句名篇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李煜诗词名句_李煜诗词名句名篇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李煜诗词名句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李煜的著名诗句2.破阵子李煜 名句3.李

李煜诗词名句_李煜诗词名句名篇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李煜诗词名句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李煜的著名诗句

2.破阵子李煜 名句

3.李煜写的《虞美人》的诗词?

4.李煜八大经典名句

5.有关于月的诗句李煜

6.南唐后主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名句_李煜诗词名句名篇

李煜的著名诗句

       李煜作为亡国之君,所以他的许多诗词中充满了伤感,而且唯美、凄惨,比如《虞美人》中的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美得让人窒息!如果我们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又在观赏美景的时候,也会随口轻吟一下这两句诗词!

       其实,除了这两句,李煜还有一首最经典的诗词,只有短短四句,美得让人心醉,甚至还把著名歌星邓丽君唱成名曲!这是词就是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他被宋太祖赵匡胤囚禁在汴京的时候做的这首词,该词主要是就是咏别愁!内容如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这首词的意境:作者默默无言,内心孤独,一个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离愁。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李煜的这首词非常押运,句未分别是“月如钩”、“清秋”、“离愁”、“心头”,用词唯美,充满无限的哀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用丝比喻自己的哀愁,新颖而别致,也显示了他“妇人心”的风格,但感情真挚,更能扣人心弦。虽然五代时期离我们有1000多年,但是李煜的诗词大都是用的白话文,少了文言文的那份干涩,容易让人理解和铭记,这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读起来朗朗上口,感同身受,有种“无声胜有声”的美!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不仅感情真,别愁浓,而是意境也很美。而意境美,关键是选词准确,比如该诗词中的“西楼”、“月如钩”、“梧桐”、“深院”“清秋”,更绝的是这些景色词前面都有巧妙的修饰词,比如“无言”、“寂寞”“锁”。景色本无情,但是人赋予了景色各种感情,从而惟妙惟肖表现了李煜心中的苦闷和忧愁。

       正是由于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如此打动人心,后世对它的评价都很高。现代著名歌星邓丽君甚至将其改编成歌曲《独上西楼》,唱成了一首绝世名曲,经典流传!

破阵子李煜 名句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

       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3、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4、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译文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5、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

       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6、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五代: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译文

       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全词写景徐徐道来,写情却有突兀之语,全词意境皆由“恨”生,并由“恨”止。

       在写法上是虚实相生、内外结合,时空转换自然、顺畅,笔意灵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却不失含蓄,柔声轻诉却极其哀婉动人,正如陈廷焯《别调集》中所云:“低回留恋,宛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

       7、清平乐·别来春半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8、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译文

       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乐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继续,池水冰面初开。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我已年老,忧思难以承受啊。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9、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五代: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

       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10、蝶恋花·春暮

       五代: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

       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11、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译文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全词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实,清新自然。

       尤其是这首词,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有现实感,虽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

       12、忆江南·多少恨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译文

       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景色优美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

       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来了。二句似直且显,其中却萦纡沉郁,有回肠荡气之致。

       13、捣练子令·深院静

       五代: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译文

       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这是一首本义词。白练是古代一种丝织品,其制作要经过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捣这道工序,而这工序一般都是由妇女操作的。这首词的词牌即因其内容以捣练为题材而得名。

       14、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五代: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译文

       朦胧的月色下花儿是那么娇艳,在这迷人的夜晚我要与你秘密相见。我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手里还轻轻地提着那双金缕鞋。在画堂的南畔我终于见到了你呀!

       依偎在你的怀里,我内心仍不停的发颤。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让你尽情地把我爱怜。

       李煜的这首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15、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五代: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译文

       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这首词写当前的孤寂,与往日的繁华相对,不过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

       上片景色“秋风庭院藓侵阶”,写得寒瑟凄惨;下片景色“晚凉天净月华开”,虽然清冷,却是一片澄明。这两处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构成了双重的联系。

       在格调上是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日以继夜的相承。

       因此,“对景难排”不仅是说眼前景,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无论四季,无论日夜,都不能为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说“往事只堪哀”,用其他的话也是无法表达出悲哀的。

扩展资料: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煜

李煜写的《虞美人》的诗词?

       1.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全文如下: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2.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3.赏析:

       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腰瘦得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古人说忧能伤人,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工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敝。李煜被俘之后,日夕以眼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这两个典故即是他被虏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4.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八大经典名句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蒋雅云)

有关于月的诗句李煜

       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因此后人也常称呼其为李后主。作为一个皇帝来说,后主不用说是非常糟糕的,整日耽于享乐,笙歌醉舞,荒废朝政,最终把国家葬送,成了北宋的阶下囚。李煜是个没有节制的人,正是这一点,使他亲手埋葬了自己。但又是这一点成就了他,作为一名著名词人,他见识较少,生于宫闱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从小对于音律很精通,加上他有一颗锐感的诗心,使得他能够创造出那么多动人的词句。特别是他成为俘虏后的作品,字字血泪,声声肠断,直穿人心。后主用的最朴素的语言写自己一个人的悲伤,仿佛写出来了所有的人的悲伤,让人产生情感共鸣,不觉泪下。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往事只可回忆,不能重来!宇宙无限人有限,彩云易散琉璃碎,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后主将所有情感迸发出来,你问我有多少愁,如那东流的江水,无穷无尽,无休无止!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写该词时,李煜已是阶下囚,繁华富贵已成过眼云烟,故国家园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历了破国亡家的痛苦折磨,诸多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心头难以排遣。后主尝尽了愁滋味,这滋味,难以言喻,无法倾诉。

       3,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

       风雨后满地落红,像美人和着胭脂流淌的眼泪,就让我斟满酒杯,尽情沉醉,深深祭奠!为何要有这些美好事物,为何我又一件也留不住!

       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令》

       在梦中,忘记了自己的俘虏身份,仿佛又回到了故国,一切如旧,贪恋着片刻的欢愉。可是梦醒之后,于现实对比中,只是觉得更加悲伤。

       5,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

       离别的愁恨,就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6,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乌夜啼》

       人生的事说过去就过去了,好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所有繁华都一去不复返了。

       到头来,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7,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木兰花》

       歌已散,酒正酣,何不趁兴在好好的疯一把,骑着马在这清夜的月色下尽情奔跑。

       8,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虞美人》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往日的踪迹还处处可找寻,花开花谢中,我的少年心怎么再也找不到了。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赏析

       1.关于李煜的月的诗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 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2.关于李煜的月的诗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 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3.李煜的哪些诗词中有 月字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①。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②。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③。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2]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4]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6]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4]

4.李煜的哪些诗词中有 月 字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

        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

        许多人认为这首词也是李煜为小周后而作,但当时的南唐后宫佳丽云集,不乏多才多艺的女子,李煜所欢也不止一二人而已,因此以泛指所欢为是。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开篇便渲染出一派浓郁的诗意气氛,一个身居于蓬莱仙苑,容貌如天台仙女的女子,可见其美不待言。在雕金镂玉、琳琅满目的厅堂中,正值美人午睡,雍容华贵,十四个字便勾勒出一个略带神秘的静谧境界。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透过门隙将视线转向内室,首先见到抛散在枕畔的女子长发,长发乌黑、柔软,如“翠云”而光亮美丽;绣衣异香四散,再次突出了女子的美丽。

        词的上阕纯写静态,先叙人叙物,续而声、色,俱幽雅动人。

        下阕由静态转为动态:“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诗人偷偷地溜进了虚掩门户的内室,却不小心触动了嵌有珠宝装饰物的门环,发出的响声惊醒了梦中的“天台女”。

        此后的两句将词的意境升华到了顶点:“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慢”同“曼”,毛熙震《女冠子》云:“修娥慢脸,不语檀心一点。”“慢脸”则形容了女子的美丽和气韵。这里的“天台女”,必定是与词人有着深厚感情的,她由被惊醒到“相看无限情”,不但不惊怒,反而是情韵悠悠,情思绵绵。

        整首词从审美的角度开始,以两相爱悦的感情结尾;上阕是静态的描写,突出了女子的美丽可爱;下阕有洗练跳动的细节描写,组合成生动丰富的情节,令人读之觉气韵悠长,绚烂美丽。

5.有关于月的诗句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

6.李煜写月的诗句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 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7.李煜的哪些诗词中有 月字

        虞美人·之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之一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感怀二首其一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其二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病中书事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8.有关于月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19.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风飘荷叶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夏月,常常与荷花等物象、与纳凉相联系:“四顾山光。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 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 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 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 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 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 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 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 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 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 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 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 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 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 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 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 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 》“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 《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 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 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 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 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 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 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 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 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 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 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 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作上片采用倒叙手法,从午夜梦醒 落笔,交代词作的时间与环境,是一个凄 凉的暮春雨夜,在这样的雨夜醒来,作者 感觉到异常的凄凉与寂寞。而这种心境委 婉的借助两个动作表达出来:听雨声,披 罗衾。经常鉴赏诗词的朋友大概都能了解 ,雨,这个意象在许多作品中都传递一种 迷离而哀伤的愁绪。最经典的就如秦观的 这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在本词中,雨更是愁绪的载体,“潺潺” 形容雨声。引自唐代柳宗元《雨中赠仙人 山贾山人》诗:“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 遮尽仙人山。潺潺二字既形象的描绘出雨 丝飘落的情景,也暗指愁绪的连绵不绝。 下句,春意,指春天的气象。出自南朝梁 江淹《卧疾愁别刘长史》诗:“始怀未回

        叹,春意秋方惊。” 宋 陈师道《绝句》

        “丁宁鸟语传春意, 白下 门东第几家?” 郭小川《春暖花开》诗:“春天来了,处 处有春意。”阑珊,即残,将尽的意思。 意出宋 贺铸《小重山》词:“歌断酒阑珊 ,画船箫鼓转,绿杨湾。” 春意阑珊即是 春天即将过去,雨夜,暮春,也就极大的 触发了作者的愁绪,而因为“这种哀愁的 密集、不断绝”所以,让他盟生“寒意”, 这种“寒”既是身体上真实的感觉,也是心 上的一种悲凉。从梦里醒来,心境是如此 凄楚,从而更加贪恋梦里的景象。梦里什 么情景呢?梦里自己不是此处的囚徒,还 是往日的一国之君,依旧享受着人间的一 切荣华富贵。这样梦里梦外的欢乐与凄凉 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表现了 当下的悲凉。这 种对比,其实也是作者 今夕处境的强烈对比。也暗合照应了下片 “天上人间”的对比。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一个“莫”字,把作者凄楚的心境表达的 形象而曲折。想念故国,按常理来说,应 该是很想凭栏眺望,急于看见的,但因为 作者此时的特殊境遇,一个被囚禁的亡国 之君,他别说此时不能重回故国,就是能 够返回,他又以什么面目去面对自己曾经 的先祖与臣民?还是不看了,看了只是徒 增伤感与愧疚罢了。“别时容易见时难。” 一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故国,对于李煜而言 ,就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被囚之后,无 论他如何追悔,如何的留恋,历史的车轮 都不会再把他送回到南唐的缱绻旧梦里。 过去的欢情,就如眼前的流水落花一样, 一去不返。“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也照应 前面的“春意阑珊”,寓意春去无痕,而结 句“天上人间”再次暗合上片中梦外梦里的 境遇对比,突出表达今非昔比的无奈与凄

       整首词作,运用明喻、暗喻,前后照 应、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将眼前实景、 梦里欢情,身体感觉,心理凄苦等各种微 妙复杂的情感体验交织融合在一起,读来 让人唏嘘,思忖再三。让我们不由得对这 个亡国之君的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与悲悯

       好了,关于“李煜诗词名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李煜诗词名句”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