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论语名句及翻译解析_论语名句及翻译解析大全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论语名句及翻译解析_论语名句及翻译解析大全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论语名句及翻译解析的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我相信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

论语名句及翻译解析_论语名句及翻译解析大全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论语名句及翻译解析的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我相信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现在,我将我的理解进行了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论语八则翻译

2.论语好句摘抄翻译意思

3.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翻译

4.论语原文及翻译赏析

5.《论语》全文及翻译赏析怎么写?

论语名句及翻译解析_论语名句及翻译解析大全

论语八则翻译

       原文和翻译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学习习惯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孔子

       孔子,汉族,卢国一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山东曲阜市东南部庐庐县庐庐乡昌平村。

       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驾鹤西归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孔子流下了眼泪,讲到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孔子

论语好句摘抄翻译意思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如下:

       1、礼之用,和为贵。

       翻译:礼的应用,以和为贵。我们之所以用最高的礼节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是因为我们认为同世界各国的朋友和谐相处是最可宝贵的。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

       3、德不孤,必有邻。

       翻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6、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7、贤贤易色,事数母能竭其期,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翻译

        论语好句摘抄翻译意思

        论语好句摘抄翻译意思,在生活中,还是有着不少人是喜欢论语的,而且论语是富含了大量的哲理的,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好处 的,我和大家一起离开论语好句摘抄翻译意思。

论语好句摘抄翻译意思1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论语好句摘抄翻译意思2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注释曾子:即曾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注释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患,担忧、害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蔽,包括,概括的意思。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注释有:同“又”。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注释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疾病。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注释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注释周,合群。比,音bì(第四声),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论语好句摘抄翻译意思3

        1、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论语原文及翻译赏析

       摘抄类

       1、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论语》

       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论语》

       3、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论语》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论语》

       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论语》

       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论语》

       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论语》

       8、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论语》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

       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论语》

       1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论语》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论语》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论语》

       1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

       1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

       1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论语》

       1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论语》

       1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论语》

       1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论语》

       2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论语》

       21、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开始我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听到了他的话就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听了他的话然后看他的行动是否与他说的相符合。)

       ——《论语》

       2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论语》

       2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论语》

       24、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志向弘大而意志坚毅,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如若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算得上责任重大吗?如若死而然后停止,不也算得上路途遥远吗?)

       ——《论语》

       25、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论语》

       2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留。”)

       ——《论语》

       2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论语》

       2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论语》

       2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论语》

       30、

       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论语》

       3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支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论语》

       32、

       言必信,行必果。

       (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论语》

       3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论语》

       34、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论语》

       35、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论语》

《论语》全文及翻译赏析怎么写?

        导语: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借鉴!

        原文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士:有抱负的人。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内容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好了,关于“论语名句及翻译解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论语名句及翻译解析”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