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幸福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楞伽经经典名句_楞伽经经典名句100句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楞伽经经典名句_楞伽经经典名句100句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楞伽经经典名句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楞伽经经典名句的话题。1.无我悟到法我,有无常

楞伽经经典名句_楞伽经经典名句100句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楞伽经经典名句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楞伽经经典名句的话题。

1.无我悟到法我,有无常悟到真常如何理解?

2.各位师兄,请教下: 佛教都有哪些经谈到 阿赖耶识 了

3.佛弟子可吃三净肉?出自哪里经文?

4.佛家名言名句大全

5.求几个佛家名言

楞伽经经典名句_楞伽经经典名句100句

无我悟到法我,有无常悟到真常如何理解?

       诸位学人 法安

       我与无我,一向是古来令诸学人困惑之问题,佛说无常、无我、苦、空;但是也说过常乐我净,一切真学佛者皆知, 佛绝无二语,若说 佛有二语,即是谤佛,此人不解佛所说之我与无我真实义,而今后学利用这个机会,引据经典,藉以令大众厘清我与无我的真实义。

       佛於阿含广说五阴身心皆是无常故无我,然而却又同时说明:

       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五阴虽然不是真实我,却也不离真实我,因为离开真实我也没有五阴的显现,而五阴与真实我却没有混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心经也是在说明这个道理: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乃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换句话说,心经所说的空性,绝不是指无常之空相,而是空性---自心如来(同金刚经、般若经典所说之如来)。否则绝无空相等同色法的道理,后学举例便知: 譬如吾人有一千万元,金钱属於色法,今有愚痴人说 色与空相一样,所以将金钱烧掉之后的空相,与金钱等无有二,而灭掉的空相才是真实不坏之法。 如是说者,名为愚痴者,是人不解佛说之空性义,将空相与空性混为一谈。

       佛所说之空性,乃是指一切众生之本心---如来藏心,此心空寂且无我性,从不与万法为侣,故名空性;然而却能出生万法,具足一切法,故不空。

       《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十四〉又说:「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

       因此,佛所说空,并非空无一物,也非无常空,更不是缘起空,这些都是空相,佛所说之空性,乃是真实如来藏,此心体性清净无我,无有变异,故名为空,却又具足一切法之总持,故名不空。又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对照楞伽经前后经文,就知道如来藏心真常且无我性(离於我过),本自清净,才是佛所说之真常我净(非是五阴虚妄假我)。又在大般涅盘经有提到

       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

       佛於经中如是说的清楚分明,佛所说我,不同外道所说的我,因为外道所说的我,都是五阴身心的范畴,譬如我们熟析的见闻觉知,能感受苦乐的心,能分别了知的心,这些都是不离识阴、想阴、受阴的范围,都是常见之我,然而佛所说的我,乃是真常不坏的真实我---如来藏,因此

       楞伽经说的更清楚了: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

       从上述后学所举证,便知我者,即是如来藏本心,无我者,有两义:

       一者: 五阴无常故无我;二者: 如来藏虽是真我,然而其体性自性清净,无我性的缘故,所以又名为空性。

       如果能从此分辨清楚我与无我,那佛道的修证,就不会偏差了,接著我们可以从其他经典来解说,譬如大众所熟悉的维摩诘经,有提到:

       第一: 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佛国,?以二相。

       第二: 一?众生心相无垢,亦?如是。

       第三: ?坏於身而随一相,?灭痴爱起於明脱,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

       解?缚,四谛、非谛,非得果、非?得果,非凡夫、非?凡夫法,非圣人、非?圣人,虽成就一?、而法相,乃可取食。

       同於此义者,相当繁多,若能於如来藏心而得胜解,便知此三者,皆同一义,一切众生本心无二相,一切众生身同一相,一切五逆相皆从解脱中来,一切国土大众,悉是一相、一味,皆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接著,藉著诸多学人的回答,来做法义辩证,以便让大众更清楚我与无我的真实义,被后学粘提的学人欠莫起瞋,此非争胜比较,而是藉由法义辩证能令大众更清楚五阴无我相与如来藏之无我性,两者之自性差别,可令大众增长智慧,岂不是法供养乎?

       一楼czy9160兄所说之人无我与法无我,以大乘法实证次第来说,先悟人无我方能见道,此乃菩萨人无我智;而后进修唯识相,方证法无我,而入初地(可详见楞伽经),此兄说常乐我净不是一种感受,此说正解,如来藏不属受阴所摄,然而如来藏之常乐我净,却可以由生理上的思维(意识心)所证实、体验其真实存在、如如随缘性,非不能体验,然而如果此兄的意思是,生理上的思惟(此乃意识境界)达不到涅盘,却是正确的,因为不论怎麼思维,因为意识本身就是生灭法,不会经由修行、思维而变成恒常不坏的涅盘。

       二楼觉正净兄所说真常即是无常,若如是者,一切断见外道皆是证果者,而佛经也在在处处指出无常(五阴)与常(真实如来藏)和合运行(如前所举楞伽经之经文),换句话说,觉兄之说,已经堕入断见;而后又说,"要执了有个我就完了,不管是大我小我,或是把它取个名字叫真我或法身,执了一个我在,最多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大劫。" 兄不知佛法有真我与五阴假我,岂不知若执无我,比执有我如须弥山更难救,执我如须弥山者,还有机会亲证真实如来藏,而后舍弃断常二见,证知真我与无我之差别。而执无我者,同於断灭,这也是央掘摩罗经所说的:

       如人长夜修习邪?,染?外道?正之?,以宿习故今犹?舍;彼?众生亦?如是,久习无我隐覆之教,如彼凡愚染?邪?,去?现在?解密教,闻如?藏?生信?,非余众生。

       此兄后面所引述的六祖坛经虽是正说,从如来藏自性清净来说体相性用,然而此兄却画蛇添足: 当下无法承担,在当下哪有什麼有生住异灭的无常变化,如来藏无前际后际,故无当下,其体恒常本自如是,兄如是说,其实就是将念念变异的无常相当成是真常,如前所说。此乃断见,学人当离之。

       四楼txgtcn1说: “无我”之时应见本心,本心乃“无常”,而句中出现“法我”“真常”却是魔障。 如是将本心当成无常,皆是 佛在央掘魔罗经所诃责的外道邪见,如是邪见,当速远离。未来方有机会亲证真法身。

       五楼蝶恋之火说: 祖师所说的无我我故。 此与维摩诘经所说的我与我所不二皆同一味,五阴身心、乃至一切万法皆是本如来藏心所显现的功能差别,

       是故蝶兄知有常住法身,此乃信受佛语,未来必定有悟入之机缘,然而最后说: “本已见无常,何故执于常”这句话当然没有错,若只见无常,而不知一切无常之法,皆从本如来藏而显现,如楞伽经比喻之大海水体与波浪一般,如是说者,难免落入断灭空相,若兄能远离此见而修,相信不久当有机缘悟入实相。

       最后六楼weiliangiiu兄说: 无我是自性中的回光、而法我是反照,此乃意识境界---觉察与反观的功能,并非本心如来藏之无我性。

       ------------------------------------------------------------

       最后回答楼主题问:

       后学举经典便知:

       楞伽经: 种种身色,如幻术?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法亦尔,?自共相;?实妄想相、妄想?,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五法,自性?故。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法无我。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相

       前者乃人无我智,后者乃法无我智(若证法无我智,不久当证入初地菩萨)

       换句话说,楼主所问,乃是指开悟明心所悟的人无我智(亲证本心如来藏),而后进修更深细的唯识相而证入法无我智。

       二者、 无常悟到真常,其实就是指观察五阴虚幻后,然后开始参禅寻觅如来藏心,尔后亲证之时,就是从观五阴无常的解脱智慧提升到亲证万法本源的实相智慧。 可以参阅解深密经:

       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谓无明缘?乃至招集纯大苦蕴。云何?法圆成实相?谓一?法平等真如,於此真如,?菩萨众勇猛?进为因缘故,如?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

       能通达;於此通达渐渐修习,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圆满。

       这就是观察诸法依他起相---无有自性之无常相,皆著亲证圆成实相----一切法皆从真常如来藏而出生,是故平等平等。 此即是悟无常到悟真常。

各位师兄,请教下: 佛教都有哪些经谈到 阿赖耶识 了

       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中阿含经》

       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及涅槃寂静,是三是法印。——《莲花面经》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

       菩提资粮未具,不得菩提,一切善法,皆是菩提资粮。——《大般若经》

       六波罗蜜,应具足修,执一非余,是为魔业。——《大方广总持经》

       如来以一切譬喻,说种种事,无有譬喻能说此法。何以故?心智路绝,不思议故。——《华严经》

       当持五戒,自归于三,何等为三?自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视吉良日。——《般舟三昧经》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法华经》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法华经》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华严经》

       设有众生见闻于佛,业障缠覆,不生信乐,亦种善根,无空过者,乃至究竟入于涅槃。——《华严经》

       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毁圣及善人。——《大方便佛报恩经》

       诵持佛名故,超亿千万劫,一切诸烦恼,疾得成菩提。——《八佛名号经》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华严经》

       佛为世间眼,久远时乃出。如来自在为,无量劫难遇,若生一念信,速证无上道。——《华严经》

       日月照诸花,无有恩报想,如来无可取,不求报亦然。——《文殊师利问经》

       闻赞佛毁佛,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赞法毁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有佛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华严经》

       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事佛经》

       佛言: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杂阿含经》

       以法为依,以法为救,以法为归,以法为舍。守护法,爱乐法,希求法,思惟法。——《华严经》

       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事佛经》

       佛言: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杂阿含经》

       以法为依,以法为救,以法为归,以法为舍。守护法,爱乐法,希求法,思惟法。——《华严经》

       若金、银、琉璃、真珠、玛瑙、珊瑚诸宝,及诸乐具,不能令人离于老病死、忧悲苦恼。弥勒!唯有正法能大利益,离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大宝积经》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经。——《涅槃经》

       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地藏菩萨本愿经》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华严经》

       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信解圆通,方为行本。

       虽多诵习义,放逸不从正,如牧数他牛,不获沙门果。——《出曜经》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楞严经》

       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楞严经》

       譬如有人因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斯能断于智慧命根。——《大乘宝云经》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

       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华严经》

       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业报差别经》

       修一善心,破百种恶。——《涅槃经》

       若不从天人,希望求侥幸,亦不祷祠神,是为最吉祥。——《法句经》

       去恶从就善,避洒知自节,不*于女色,是为最吉祥。——《法句经》

       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来自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楞严经》

       如有修身修戒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优婆塞戒经》

       世谛故分别说有果报,非第一义,第一义不可说因缘果报。——《摩诃般若经》

       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优婆塞戒经》

       千劫所作,极重恶业,若能至心,一忏悔者,如是重罪,悉皆灭尽。——《金光明经》

       百年垢衣,一日而瀚,可得鲜净。如是百千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顺善思惟,于一日一时,能尽消灭。——《大集经》

       过去诸恶,今悉忏悔,现所作罪,诚心发露,所未作者,更不敢作,已作之业,不敢覆藏。——《金光明经》

       能自改者,与无过同。——《妙花经》

       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观普贤行法经》

       大乘因者,诸法实相。——《观普贤行法经》

       依于一实相,演说诸法相。——《华严经》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坛经》

       佛界众生界,一界无别界。——《宝箧经》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密严经》

       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圆觉经》

       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华严经》

       十方一切诸世间,悉是众生想分别,于想非想无所得,如是了达于诸想。——《华严经》

       如人以己手,还自摩握身……如是自心内,现境还自缘。——《密严经》

       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知念亦无念,如是见世间。——《华严经》

       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华严经》

       诸法无法体,而说唯是心。不见于自心,而起于分别。——《入楞枷经》

       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无所著。——《华严经》

       若知唯识现,离于心所得,分别不现前,亦不住其性,是时攀援离,寂然心正受。——《密严经》

佛弟子可吃三净肉?出自哪里经文?

       佛光大辞典

       摄大乘论本卷上

       杂阿含经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大乘密严经》: “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

       《大乘起信论》: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

       《宗镜录 (卷47)》: “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

       “《大乘密严经》云:「阿赖耶识从无始来,为戏论熏习诸业所系,轮回不已;如海因风起诸识浪,恒生恒灭不断不常,而诸众生不自觉知,随于自识现众境界。若自了知,如火焚薪,即皆息灭,入无漏位,名为圣人。」大乘密严经又云: 「赖耶体常住,众识与之俱。如轮与水精,亦如星共月。从此生习气,新新自增长,复增长余识,余识亦复然。如是常轮转,悟者心方息。譬如火烧木,渐次而转移,此木既已烧,复更烧余木;依止赖耶识,无漏心亦然,渐除诸有漏,永息轮回法。」

       百度下好多的,你找找,阿弥陀佛!~~

佛家名言名句大全

       释迦牟尼佛:一切吃肉者都不是我的弟子!!我也不是他的师父!!!「转载」

?◎佛陀允许弟子吃肉吗?佛陀衪自己也在吃肉吗? 有网友举示某法师关于出家人吃肉的开示: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饮食是吃肉,而全世界学佛人不吃肉的只有中国人。中国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之前,中国佛教也是吃三净肉。梁武帝发心吃长素是读《楞伽经》时,佛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心吃众生肉’,梁武帝非常感动,所以就自动素食。他是佛门的大护法,他吃素食,当然出家人就响应,以后在家人也响应,这是中国佛教素食之始。?佛教人不杀生,戒律上没有说不吃肉。佛陀在世是托钵,佛家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托钵时人家给什么吃什么,这是方便、慈悲。如果你素食,去托钵还要让人一定给你做素食供养你,这不是找人麻烦吗?所以,佛与弟子没有分别心,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现在泰国、缅甸小乘国家还是托钵,这个道理要懂

敬答:

       此乃某空法师受到南传佛教的邪见所影向。其实阿含经就已经开示诸佛不食肉。这已证明如来在阿含时期就已经开始破除弟子对肉食的执着。只是南传佛教的诸邪师魔比丘,为了要继续贪着众生肉,但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破坏比丘律仪,提倡「大乘非佛说」令佛法尽早消灭,故附佛外道要提倡*欲(*),南传提倡杀生食肉(杀),然后各自成就即身成佛丶成就阿罗汉果,大妄语也。

看看佛怎么说:

       《大乘入楞伽经》佛言:

大慧!罗刹恶鬼常食肉者,闻我所说尚发慈心、舍肉不食,况我弟子行善法者,当听食肉?若食肉者,当知即是众生大怨,断我圣种。大慧!若我弟子闻我所说,不谛观察而食肉者,当知即是旃陀罗种,非我弟子,我非其师。是故大慧!若欲与我作眷属者,一切诸肉悉不应食。

(释迦牟尼佛:一切吃肉者都不是我的弟子!!我也不是他的师父!!!)

       即然诸佛不食肉,当然就是吃素,甚至无所食。然若佛不食肉,十大弟子又怎敢背着佛陀吃肉耶?既然佛陀已於阿含时期就已公开说诸佛不食众生肉,那又怎会允许弟子吃众生肉耶?

证据如下:

       《央掘魔罗经》卷4: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耶?

       佛言如是!一切众生无始生死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

       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界丶我界即是一界,所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

       也有人会引经四分律说声闻律中佛陀允许「吃种种鱼丶种种肉」啊!话是没错!但是佛陀最早所允许弟子吃的是「三净肉」,这个三净肉「本无命根」,并不是取自杀生而得的「众生肉」喔。三净肉是如来以大神力(定果色)所化现的无情假肉!但或许有人会问:「为什麽如来要化现三净肉给弟子食用呢?」 如来有大智慧丶大方便力,并不是没事找事做,只是凡夫众生顿根障重,不能知如来大慈大悲,?因为当时的环境因素使然,食物缺乏的缘故。此楞严经中早有说明,又楞严经云:「奈何如来灭度之後,食众生肉名为释子?」这又明说如来灭度之後,一切声闻丶菩萨僧丶菩萨戒子们不得食肉! 

证据如下: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後,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所以接着《大般涅盘经》对三净肉该不该吃的问题开示如下:

       「迦叶又言:『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

       (略释:迦叶尊者言:如来为什麽以前准许比丘食三净肉而现在不准许呢?)

(佛云:)『迦叶!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

       (略释:如来说:迦叶啊!三净肉是随顺当时的事相所需,而逐渐施设的方便制度。)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十种不净乃至九种清净而复不听?』

       (略释:迦叶又向佛禀白言:世尊!是什麽缘故,十种不净肉及至九种净肉又不准许食用?)(注:十种净肉及九种净肉请看[名相解释])

       佛告迦叶:『亦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

       (略释:佛告迦叶:这也是因事渐次而制定的戒律,当知现在就是要断除一切肉食,一切肉皆不准食!)

       ————(中略)————

       (佛云:)『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

       (略释:迦叶!我从今日开始制定所有弟子,不得再食一切肉也。)

       所以佛陀一旦入灭後,则一切三净肉五净肉悉皆不能受用。如是佛陀於大般涅盘经中的最後告诫,凡所有声闻弟子及菩萨们皆应尊守,不能再依旧制戒律死抓着不放。

但会有人说:出家人托钵,受限於人,施主供什麽吃什麽,哪里能挑剔呢?关于这个问题,佛陀早已开示如下:

       「尔时迦叶复白佛言:世尊!诸比丘丶比丘尼丶优婆塞丶优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佛言迦叶:当以水洗,令与肉别,然後乃食。若其食器,为肉所污,但使无味,听用无罪。若见食中,多有肉者,则不应受。一切现肉,悉不应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断肉之制。若广说者,则不可尽。涅盘时到,是故略说。」

       以上是世尊於将般涅盘时,最终正式制定禁止弟子食一切肉。此段经文看起来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以戒律为师

       《梵网经》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屠宰前被钩穿下巴,强行注水

       《楞严经》上说:“食肉之人,死堕恶道,受无量苦。”恶道指的就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因此,我们知道一个吃肉的人,总有一天会无法转生为人的。

       我们再看看八指头陀的话──“池鱼忽泣作人语,曰客曰客吾语汝,我亦曾作富家子,汝曾为鱼登我俎,今我为鱼填汝肚。”说明了吃肉的人,堕入地狱道、饿鬼道之外,还要转生为各类畜牲,以偿还血肉债。

自己不杀生,买别人杀好的来吃可以吗?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是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至于这些“不如意”的原因在哪?就很少人去探索了。

       《楞严经》上说:“食肉之人,所求功德,悉不成就。”

       《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动物和我们都是血肉之躯,由于我们的购买便有人为我们杀好,这种借刀杀人的间接杀生,使我想求的功德求不到,而造成家庭不平安、身体不健康、儿女不孝顺、事业不顺利……等,种种的不如意。从另一方面说:吃肉对修学佛法,也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入楞伽经》上也说:“夫血肉者,众仙所弃,群圣不食……夫食肉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圣人之所弃舍!”

       《楞严经》上也说:“食肉之人,诸天远离,众生怖畏!”因此,一个吃肉的人,是得不到天龙八部的护持的,所以他的道业很难有所成就,人生的不如意事,也自然的增多了!

三净肉可以吃吗?

       前面已经说到杀生食肉的果报,其中当然包括“三净肉”。为了让大家有个具体的了解,我们还是从经典上,去追寻三净肉的本末原委吧!

       《涅盘经》肉迦叶问佛:“何故先听食三种净肉,乃至九种净肉?”佛说:“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先断肉义。”以声闻乘来说,佛涅盘前听许吃三净肉,佛涅盘后,便是一切肉不可食。以菩萨乘而言,佛涅盘前后,一切肉皆不可食用。

       如今释迦牟尼已涅盘二千多年了,哪有允许他的弟子吃三净肉的道理?这可以《楞伽经》中的一段经文,得到强而有力的证明──佛说:“未来之世,有愚痴之人,妄说尼(戒律),坏乱正法,诽谤于我,言听食肉,亦自曾食。”又说:“大慧!我于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这种情形,是佛还在世的时候,为引度众生,而采用“渐进”的方式,让众生修学佛法,当他要离开这娑婆世界的时候,又把三净肉的事情交代的非常明确,他说:“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告诉修学佛法的弟子“凡是肉者,一切悉断”。

       假如还有人不明白佛陀的旨意,而说三净肉可以吃,那他要背什么样的因果呢?佛说:“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人食肉,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因此,不但我们不能吃三净肉,也要告诉别人三净肉不能吃。

肉边菜能不能吃?

       既然一切肉都不能吃,那么在交际应酬中,不吃肉,只吃肉边的菜--肉边菜,行吗?

       涅盘经内迦叶问佛说:“若乞食时,很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佛说:“当以水洗,令与肉别,然后乃食。”

       由这段开示可知,肉边菜是需要将肉和菜分开,再把菜洗得干干净净,才能食用。但这是僧人在乞食的时候,在客观环境上,一点变更的方法都没有情况下如此。

       于楞伽经最后一段有描述为何要素食的理由,以下简单节录让同修参考

       楞伽经

       “一切众生,从本以来,辗转因缘,尝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

       “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无慈慧,永背正解脱。”

梵网经菩萨戒本

“若佛弟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楞严经“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啖,以人食羊,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相来,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生死。”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诸鬼帅等。下品为行地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可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为名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棉绢帛,及是此土鞋履裘毳,乳酷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偿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

       若诸菩萨。住冢间时。于诸众生。恒住慈心及利益心。坚持净戒。摄护威仪。澡洁其身。不应食肉。

       《愣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及谭婆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着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令饮食无节量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我常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复次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苏陀娑。食种种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谋反断其奉禄。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食肉。

       《佛说佛医经》

       人食肉譬如食其子,诸畜生皆为我作父母、兄弟、妻子,不可数。亦有六因缘不得食肉:一者,莫自杀;二者,莫教杀;三者,莫与杀同心;四者,见杀;五者,闻杀:六者,疑为我故杀。无是人意得食肉,不食者有六疑。人能不食肉者,得不惊怖福。

       《菩萨善戒经》

       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不失正念,放诸众生不起害心,不食肉,不欺诳,常以善法教化众生。众生不受、不废、不愁,能自调伏,亦能调他。随其所化众生之处,皆悉能令滋长福业。若以客尘烦恼因缘,堕三恶道,能速得出,虽同受苦,不生楚毒。见受苦者,心生悲愍。菩萨初发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菩萨摩诃萨为破众生种种恶故,受持神咒,读诵通利,利益众生。为咒术故受持五法:一者,不食肉。二者,不饮酒。三者,不食五辛。四者,不婬;五者,不净之家不在中食。菩萨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无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毒、诸病无不能治。

       《分别善恶报应经》

       复云何业获报人间?有十种业。何等十业: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非梵行。四离虚诳语。五离杂秽语。六无离间语。七离麁恶语。八离饮酒食肉。九离痴闇。十离邪见谛信三宝。修如是等十种耎业。获报人间。

       《大般涅盘经》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护法菩萨应当如是。善男子!从今曰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

       《央掘魔罗经》

       上座迦叶,弃舍种种甘饍之食,舍肉味食,受持修行不食肉法,家家乞食,不恶恶想,始终常一,苦乐无变。其所乞处,有种种人,或言无者,或骂辱者,答言安乐,然后舍去,心不倾动。若言有者,不生贪喜,答言安乐,受之而去,心不倾动。

       《佛说佛名经》

       宝达顷前更入一地狱,名曰飞刀地狱,其地狱纵广十五由旬,铁壁周匝,铁网覆上,其城四角,火风勐利,来吹铁山。其山相磨则成利刀,其刀两刃亦如锋鋩。虚空銝銝镟镟亦如雷声,刀刀相钹亦如霹雳。从空而来,刺罪人头,从头而入,足下而出;从背上入,胸前而出,左出右入,烟火俱然。一日一夜受罪万端,千生千死,万生万死。若得为人,身生恶疮,遍体周匝。

       宝达问曰:“此诸沙门作何等行受如是苦?”

       马头罗刹答曰:“此诸沙门受佛净戒而不净持,心无慈心,饮酒食肉言无罪报。食肉之罪,理不可恕,以是因缘故受此罪。”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

       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者得何等罪?

       佛告迦叶:“善哉,善哉!一切众生不食肉者,是吾遗腹之子,则非凡夫。善男子!一切众生若受大乘大般涅盘。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住一劫不听食肉。”

       “世尊!食肉者堕何处地狱?”

       佛告迦叶:“食肉者堕阿鼻地狱,纵广正等八万出旬,四方有门,一一门外各有勐火,东西南北交通彻地,周匝铁墙、铁网弥覆。其地赤铁,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枷、铁钮、铁衔、铁□,持火烧之,驱食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又莫更食。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

       佛告迦叶:“一切众生食肉者断大慈种,不食肉者有大功德,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煮肉、炙肉、斩肉杀生之人分别几处?”

       佛告迦叶:“煮肉者堕镬汤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其中有水,其下有火,持火烧之,溃溃乃沸,驱煮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炙肉之人堕炙床地狱,纵广八万出旬,其上铁床,其下有火,持火烧之,驱炙肉之人卧之在上,肉乾燋烂,受其大苦;斩肉之人堕到碓地狱,其中力士其数五百,斩令万段,吹令微尘,还复受其大苦。”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者非如来弟子,即是外道眷属也”。

       佛告迦叶:“食肉者不觉、不知、不闻、不见当食肉,或君食臣肉,或臣食君肉,或子食父肉,或父食子肉,或弟食兄肉,或兄食弟肉,或妹食姊肉,或姊食妹肉,或妻食夫肉,或夫食妻肉。”

       佛告迦叶:“食肉之人即食父母眷属肉。”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者堕何处地狱?”

       佛告迦叶:“食肉者堕粪秽地狱,纵广正等八万由旬,其中有粪乃深万丈,驱食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五百万世无有出期。善男子!食肉者犹如群狗争骨,各各贪多,食肉之人亦复如是。善男子!斩肉者即斩其父,割肉者即割父肉、割害其母。譬如父死必作牛羊,持刀害之即是其父。一切众生心则颠倒,食肉者即食父肉,啮骨者即啮父骨,若饮肉汁者即饮父血。善男子!一切众生若有惭愧不应食肉,虽先食肉又能发露心生重悔,亦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破斋者堕何处地狱?”

       佛言:“食鸡肉者,当堕地狱。三人共偿,倍半相迎,同入地狱。”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实如圣教、实如圣教!”

求几个佛家名言

       佛家名言名句大全如下:

一、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法句经》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短短几十年,就如小水洼里的鱼儿,过一天就少一天,有什么值得可乐呢?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精进修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上,了脱生死才是大事。

二、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妙色王求法偈》

       因为我们有贪爱,有七情六欲,所以才有忧虑、恐怖。如果放下心中的贪爱,心中也就无忧无惧了。

三、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六祖坛经》

       人人本具佛性,一切法由心想生,所以圣人遇到问题,就会反省自己,向内心去求。而愚蠢的人,不知道自身本具佛性,不知道向内心去求,遇到问题,就会求神拜佛,从外境找原因。

四、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佛说四十二章经》

       纵欲、贪爱的人,往往看不到前面的危险,就如手中拿着火炬,逆风而行,早晚会烧手伤身。

五、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有智慧的人,能够做到境随心转,只注重内心的修养,不在意外境的变化;愚蠢的人,往往是心随境转,只知道在外境上下功夫,不懂得清净自己的内心。

六、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楞严经》

       真正的学问,是要落实在生活实践当中的,要脚踏实地地去修行。如果不修行,即使懂得知识再多,也跟不懂一样,就如同一个人嘴上说食物如何如何,但始终没有吃进去,终究是不会饱的。

七、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无量寿经》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每个人的善恶果报,将来都要自己承担,没有人能够替代。

八、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佛说八大人觉经》

       欲望并不是好东西,短暂的满足过后,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很多的疾病、疲劳、死亡,都是因贪欲而起。只有清心寡欲,平平淡淡,才能身心自在。

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世间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因缘合成,如梦幻、水泡、影子般虚妄不实,又如露珠、电光般迅速无常,没有真实永恒的。

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增一阿含经》

       世出世间的一切恶行,都不要去做;一切善行,都应当积极奉行,勤修净业,净化心灵,这是诸佛教化众生的总得原则。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六四、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六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六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六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六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七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七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七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七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七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七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七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八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八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八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八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八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八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八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八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八九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九十、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九一、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九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九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九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九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九六、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九七、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九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九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一00、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一0一、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一0二、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一0三、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一0四、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一0五、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一0六、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一0七、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一0八、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一0九、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一一0、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一一一、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一一二、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一一三、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一一四、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一一五、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一一六、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一一七、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一一八、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一一九、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一二0、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一二一、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一二二、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一二三、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一二四、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一二五、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一二六、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一二七、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一二八、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一二九、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一三0、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一三一、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一三二、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一三三、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一三四、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一三五、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一三六、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一三七、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一三八、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一三九、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一四0、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四一、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一四二、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一四三、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一四四、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一四五、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一四六、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一四七、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一四八、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一四九、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一五0、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一五一、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一五二、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一五三、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一五四、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一五五、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了。

       一五六、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一五七、人类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敢承担圣人的心。

       一五八、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一五九、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一六0、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一六一、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一六二、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一六三、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一六四、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一六五、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一六六、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一六七、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一六八、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一六九、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一七0、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一七一、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一七二、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

       一七三、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一七四、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一七五、一般人在遇到对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一七六、如果我们放眼从累生历劫去看,那么一切的众生,谁不曾做过我的父母、兄弟姊妹、亲戚眷属?谁不曾做过我的仇敌冤家?如果说有恩,个个与我有恩;如果说有冤,个个与我有冤。这样子我们还有什么恩怨亲疏之别呢?再就智慧愚笨来说,人人有聪明的时候,也有愚痴的时候,聪明的人可能变愚痴,愚痴的人也可能变聪明。最坏的人,也曾做过许多好事,而且不会永远坏;好人也曾做过许多坏事,将来也不一定会好。如此我们反覆思索,所谓的冤亲、贤愚,这许多差别的概念,自然就会渐渐淡了。这绝对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坏,而是要将我们无始以来的偏私差别之见,以一视同仁的平等观念罢了!

       一七七、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一七八、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一七九、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一八0、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一八一、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好了,今天关于“楞伽经经典名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楞伽经经典名句”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