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论语名句及翻译赏析_论语名句精选及翻译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论语名句及翻译赏析_论语名句精选及翻译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论语名句及翻译赏析”的理解。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

论语名句及翻译赏析_论语名句精选及翻译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论语名句及翻译赏析”的理解。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翻译

2.论语名句及翻译

3.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

4.论语全文,带注释,翻译,赏析

5.急求《论语》《孟子》的名句默写,翻译,内容分析

论语名句及翻译赏析_论语名句精选及翻译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翻译

       摘抄类

       1、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论语》

       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论语》

       3、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论语》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论语》

       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论语》

       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论语》

       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论语》

       8、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论语》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

       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论语》

       1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论语》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论语》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论语》

       1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

       1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

       1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论语》

       1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论语》

       1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论语》

       1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论语》

       2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论语》

       21、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开始我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听到了他的话就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听了他的话然后看他的行动是否与他说的相符合。)

       ——《论语》

       2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论语》

       2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论语》

       24、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志向弘大而意志坚毅,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如若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算得上责任重大吗?如若死而然后停止,不也算得上路途遥远吗?)

       ——《论语》

       25、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论语》

       2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留。”)

       ——《论语》

       2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论语》

       2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论语》

       2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论语》

       30、

       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论语》

       3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支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论语》

       32、

       言必信,行必果。

       (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论语》

       3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论语》

       34、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论语》

       35、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论语》

论语名句及翻译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翻译与感悟如下:

       1. 知之者比不上好之者,好之者还不如乐知者。——摘《论语》(对万事万物,只是知道它的人比不上深深地喜欢它的人,深深地喜欢它的人又比不上乐此不疲的人。)

       2. 学而不思则罔,可以为师矣。——摘《论语》(假如常常温习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便能不断地形成新的感受和获得,这类方式 可以说便是我们的老师了。)

       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君子广泛地团结一致大伙,而不只是亲密为数不多人,小人则只串通为数不多人,而不和大伙儿亲密。)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层次思索,就必然枉然而没有获,但只知思索而不愿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论语》(了解便是了解,不清楚就认可不清楚,这才算是求真的正确态度。)

       6.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货车无輗,小轿车无軏,其缘何至公哉?——摘《论语》(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清楚他怎能不敢为天下先?就象马车没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哪些走动呢?)

       7.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具体内容可以用一句话归纳:“观念正宗,并没有恶邪。”

       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由心的欲,知足知止。——摘《论语》(我在十五岁逐渐专注于学习培训,三十岁便能自强于社会发展了,四十岁对各种各样处事不会再疑惑不解,五十岁明白了大自然的规律性,六十岁对听见的事儿能领悟全线贯通,并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时办事能无拘无束,但又不容易超过礼法的标准。)

       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论语》(君子了解追求完美仁义,小人则只晓得追求完美个人利益。)

       1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反省也。——摘《论语》(看到圣贤便应考虑到怎么才能向他学习,看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心里自我反思,看自身是否有一样的缺陷。)

       11.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论语》(君子讲话要慎重,而办事则要雷厉风行。)

       12. 朽木不可雕也。——摘《论语》(腐烂的木料不能手工雕刻。)

       13. 学而不厌,敏而好学,是以此谓“文”也。——摘《论语》(聪慧又很好学,不因向影响力不高的人求教为耻,因此称他为“文”。)

       14. 其知所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论语》(他这样的聪慧,他人能保证,而这类愚傻,他人便无法保证了。)

       15.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温文尔雅,随后君子。——摘《论语》(假如朴素胜于了才华,便会看起来粗犷,而才华胜于朴素,也会拘泥于飘忽。仅有表面和心里相互配合适度,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6.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论语》(假如对这种行为可以忍受,那样还有什么个人行为无法容忍呢?)

       17. 《关睢》,乐而不*,哀而不伤。——摘《论语》(《关睢》这首诗,开心而但是分,凄婉而不伤恸。)

       18.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获知?——摘《论语》(可以做到仁的层次为最好是,假如在各层面达不上仁的人生境界,怎能称得上是有聪慧的人呢?)

       19.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论语》(君子想的是如何实行仁爱,小人想的则是如何获得一个舒适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么才能不违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么才能对自身有益。)

       20.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不患无位,患因此立。不患莫已经知道,求为得知也。——摘《论语》(一个人不应该犯愁并没有官职俸禄,而应当犯愁并没有做官的本事。不应该犯愁他人不认识自己,而应追求完美可以让他人认识自己的才可以。)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上)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中)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全文,带注释,翻译,赏析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仁前闭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行悔闭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档裂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急求《论语》《孟子》的名句默写,翻译,内容分析

       论语全文翻译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原文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原文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注解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的教学特点

       (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题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谈话。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有个别谈话,也有聚众而谈。如有一次有意识地向子路提出一个假定性的问题:“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字路并未说话,仅以高兴默认,孔子便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第二,个别观察。他通过多方面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地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单凭公开场合的表现作判断还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的行为作判断还不够,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是要注意学生的所作所为,观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倾向,这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彻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认为不同的事务不同的情境都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质。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在教学中,孔子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他的“学而知之”就是说学是求知的惟一手段,知是由学而得的。学,不仅是学习文字上的间接经验,而且还要通过见闻获得直接经验,两种知识都需要。他提出“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于古代文化、政治知识这些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他还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把学到的知 识要 “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 ,应当更重视行动。

       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事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

       论语名句、翻译: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6?1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6?1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6?1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6?1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6?1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6?1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6?1为政》。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6?1为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6?1里仁》。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1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6?1公冶长》。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6?1公冶长》。

       12.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6?1雍也》。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6?1雍也》。

       14.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6?1雍也》。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6?1述而》。①[识(zhì)]记住。

       16.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6?1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6?1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6?1泰伯》。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19.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6?1子罕》。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6?1子罕》。

       2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6?1子罕》。

       2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6?1子罕》。①[凋]凋谢。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论语?6?1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6?1颜渊》。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6?1颜渊》。

       2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6?1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6?1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6?1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论语?6?1宪问》。①[不能]没有能力。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6?1卫灵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6?1卫灵公》。

       3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6?1卫灵公》。

       3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6?1卫灵公》。

       3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6?1卫灵公》。

       35.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6?1卫灵公》。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36.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6?1季氏》。

       孟子名句、翻译: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

       [选我!!(*^__^*)]

       好了,今天关于“论语名句及翻译赏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论语名句及翻译赏析”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